现代旗袍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这位以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民国qi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ju条件诞生如今我们或许已经难以寻找的民国qi袍的,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我们还是可以断言,袍是民国qi袍的典型。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范1冰冰(3张),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旗袍。京派与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凝练。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旗袍的裙摆有宽摆、直摆、A字摆、礼服摆、鱼尾摆、前短后长、锯齿摆等。陈好旗袍照裙摆的变化与旗袍腰身的变化有着紧密关系。20世纪30、40年代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样式变化多且非常丰富。清代满族女子的旗袍不分上下,一件通身,长过脚踝,腰线较高,裙摆又宽又长,遮盖了女性的曲线美。随着旗袍腰身的变窄,裙摆也变得平直。20世纪初期,旗袍的裙摆悄然发生了变化,透过老照片和老广告可以察觉到旗袍的裙摆变短了,鞋子甚至小腿都露在裙摆外面。20世纪20年代,上海流行起一款新式旗袍,类似无袖的马甲,罩在短袄外,后来长马甲与小短袄合成一件,长至腿部,大袖口,造型仍是直线型,腰线较低,曲线不明显,下摆至膝。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流行短旗袍,下摆稍过膝盖,裙摆收紧,凸显出腰部曲线。20世纪30年代中期,来自欧美的高跟鞋开始与旗袍搭配,改变了旗袍的流行风尚,裙摆渐渐加长,精巧的高跟鞋更增加了旗袍的美感,使女性身材更显纤细袖长、动人。随着旗袍下摆加长,开衩也越来越高。
在穿着旗袍的时候,要想将旗袍穿得更得体,需注意8个细节。
1.穿旗袍体型不能太瘦现在的人追求以瘦为美,很多人更是拼了命的减肥,但是过度减肥不仅对身体不好,而且从美观上来讲,太瘦的人反而只有骨感了。穿旗袍就适合稍微圆润一点的身材。
2.穿旗袍不适宜留短发中性短发和体现女性柔美的旗袍格格不入,在长发的基础上,再根据头发的长短、厚薄设计发型;还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形象和身份设计发型,使旗袍与发型的搭配相互协调。
3.穿旗袍要淡妆,不适合浓妆、夸张妆容脸部适当淡妆修饰更能凸现穿着旗袍的美丽,所谓淡妆就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方法,强调突出自己面容本来所具有的自然美。妆色清淡典雅,自然协调,是对面容的轻微修饰与润色。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传统旗袍制作培训的英达服装技术于2025/5/9 16:39:52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zhou.mf1288.com/szydfz-286125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