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的系统组成
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 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1)打印机接口 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2)传感器接口 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3)轴控制器 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4)辅助设备控制 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5)通信接口 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直角坐标机器人
①机器人工作范围
A:水平行程:1000mm-20000mm 垂直行程:200mm-3000mm
B:工件旋转:±180度
②运行速度:
水平运动大速度:3000mm/s 垂直运动大速度:1000mm/s
③定位精度:
水平运动重复精度:±0.1mm 垂直运动重复精度:±0.1mm
④传动形式:
水平运动传动形式:同步带/齿轮齿条 垂直运动传动形式:同步带/齿轮齿条/丝杆
⑤负载重量:大负载1000kg
⑥运动控制系统:PLC/运动控制卡/CNC
⑦手爪驱动:气动/电动,根据工件不同定制,自动换爪功能
⑧料仓/输送线:根据工件不同定制
未来机器人行业零部件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中国制造2025》规划总体部署了机器人零部件行业的目标,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动化行业中实现jing确定位、精准操作的必要环节,在机床工具、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和包装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规划针对6自由度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做了详解。规划中提到可以从优化设计、材料优选、加工工艺、装配技术、制造装备、产业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多方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的性能机器人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民用
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就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奥斯特加先生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物理及多媒体,并由此开始专注于机器人研究。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越疆机器人结构的昆山威普特于2025/5/2 12:38:57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zhou.mf1288.com/kswptjqr-2859387617.html
下一条:苏州亚太风机批发产品报价「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