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满足工艺性能要求
模具的制造一般都要经过锻造、切削加工、热处理等几道工序。为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及可磨削性;还应具有小的氧化、脱碳敏感性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1、可锻性
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塑性好,锻造温度范围宽,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
2、退火工艺性
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球化率高。
3、切削加工性
切削用量大,刀具损耗低,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4、氧化、脱碳敏感性
高温加热时抗i氧化怀能好,脱碳速度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产生麻点倾向小。
5、淬硬性
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
6、淬透性
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
7、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形状翘曲、畸变轻微,异常变形倾向低。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
8、可磨削性
砂轮相对损耗小,无烧i伤极限磨削用量大,对砂轮质量及冷却条件不敏感,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
模具的损耗原因具体有哪些:
1)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材料的问题,选材不当。材料性能不良,不耐磨;模具钢未经精炼,具有大量的冶炼缺陷;凸凹模,锻坯改锻工艺不完善,遗存有热处理隐患。
2)模具结构设计问题,冲模结构不合理。细长凸模没有设计加固装置,出料口不畅出现堆集,卸料力过大使凸模承受交变载荷加剧等。
3)制模工艺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凸、凹模锻坯内在质量差,热处理技术及工艺有问题,造成凸、凹模淬不透,有软点及硬度不均。有时产生微裂纹、甚至开裂,研磨抛光不到位,表面粗糙度值过大。
4)无润滑或有润滑但效果不佳。
在消费升级和制造业升级的趋势下,各行各业的产品对模具的要求都有提高。模具一直以来都是以技术和质量取胜,我国模具企业必须在技术产品更高层次基础上做出突破,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出,使模具产品向着高精度,智能化,新型化等方向发展,从而满足制造业“中国制造 2025 ”的新要求。
高精密化
尺寸的精度是制造高精密高质量、高科技含量产品重要的因素。
要做高精密模具,不外乎有设备和人才两个重要因素, 随着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模具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发展出一批专门从事高精度模具制造的公司,但是在精密的领域,中国模具跟国外高i端模具还有一定距离。
智能化
智能化是提高i效率的保障,随着各种配合模具生产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机械手,智能化是提高i效率的保障,随着各种配合模具生产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机械手,机器人)的普及,以及模具内部标准件的智能化程度提升,模具生产的效率将会越来越高。
新型化
随着技术革新,能否掌握新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是一家模具企业生存的命脉。掌握模具高新技术需要深厚的设计和制造底蕴,这些高新技术也成为模具企业主打品掌握模具高新技术需要深厚的设计和制造底蕴,这些高新技术也成为模具企业主打品牌的核i心优势,争取更优i质客户的重要筹码。
只要在技术上创新,做到模具新型化,即使价格高一些也会有大量的客户,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医疗器械模具设计的博赢于2025/3/29 14:53:4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zhou.mf1288.com/byjmjx123-285187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