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采用高度与直径比为20:1的厌氧反应器,该厌氧反应器内存在厌氧颗粒污泥(因有机负荷中1毒该厌氧污泥呈现絮状、处理效率低下等特性)。
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厌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15 2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20:1。3.根据权利要求1_5、8任一所述的厌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水为红薯酒精废水。
碱度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颗粒化进程的影响;二是对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后者主要表现在通过调节pH值(即通过碱度的缓冲作用使pH值变化较小)使得产甲1烷菌呈不同的生长活性,前者主要表现在对污泥颗粒分布及颗粒化速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碱度范围内,进水碱度高的反应器污泥颗粒化速度快,但颗粒污泥的产甲1烷活性低;进水碱度低的反应器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但颗粒污泥的产甲1烷活性高。
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 IC)厌氧反应器成熟的颗粒污泥粒径分布是第-反应室颗粒为2.0~2.5mm,第二反应室颗粒为0.8~1.5mm;粒径在1.74mm左右时比产甲1烷活性(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SMA)为1.95g CH4-COD·g volatile suspendedsolids (VSS)~(-1)·d~(-1);粒径为1.0~2.5mm的颗粒污泥,比重为1.02~1.06,机械强度为1600~3400Pa。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厌氧颗粒污泥厂家的安徽浪迅于2025/4/2 18:57:53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zhou.mf1288.com/ahlangxun-2852975197.html